menu
睡前一本書

讀《城與不確定的牆》,揭開他心中 40 年的秘密

也不怕透露年紀,讀的第一本村上春樹作品是《尋羊冒險記》,那年我 17 歲,被書中的羊男尋羊的奇幻情節(當然還有性愛描寫)深深撼動,自此村上一出版小說便馬上追看。

之後的《挪威的森林》、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以至《1Q84》不贅了。但可能人大了,近年的《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、《刺殺騎士團長》都沒有好好去看。直至今年再讀村上的《城與不確定的牆》:只因這是他睽違 7 年的長篇小說。村上早在 1980 年就在日本文學雜誌《文學界》上發表過同名的中篇故事,然而因他認為並不滿意而從未出版。後來這個故事架構改寫成 1985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並以此作獲得谷崎潤一郎獎。而村上在《城與不確定的牆》後記說他從最初就一直感覺到,「這篇作品對我自己來說,包含着某種重要的要素,只是很遺憾,當時的我還沒有足夠的筆力把那個完全傳達出來。」直至疫情期間,多了時間在家中審視自己內心,才執筆拾起舊作重寫。

故事從一對「我」和「妳」的男女開始,「我」住在「被高牆圍繞的城」城外,「妳」住在「被高牆圍繞的城」城內,「我」每天都到城內去讀古夢,但入城必需割掉自己的影子,某一天,「妳」消失了;「我」回到真實世界。日本出版社的介紹大意是:「某些重要、無法用語言傳遞的東西——高牆、望樓、圖書館的黑暗、遠古的夢,以及你的身影。我的位置到底在何方?村上春樹長期封印的『故事』之門現在被開啟了。」書中還有獸、幽靈,關於生與死的界線、靈魂與意識的辯證、現實與虛構的邊界是否存在,到最後一個人存在的意義等等。試想像,一個三十一歲初出茅蘆的作家怎能駕馭這些如斯形而上的人生課題?村上提起「初稿」時,寫道:「到了 2020 年,我才終於感覺到或許有辦法把從頭開始全部重寫⋯⋯在這之間從31歲變成71歲,從新手作家到專職作家。」

「妳告訴我那座城的事。

那年夏天的一個傍晚,我們聞著青草鮮美的氣味,沿著河往上游走。越過幾處攔沙壩形成的小流瀑,偶爾停下腳步,看看小水潭裡游泳的銀色小魚群。兩個人從剛才就已經開始打赤腳。澄清的水涼涼地洗著腳踝。河底細細的沙軟軟地包著兩個人的腳,就像夢中柔軟的雲一樣。我十七歲,妳小我一歲。」

一樣的村上筆觸和格調,一樣的閱讀體驗,讀 71 歲的村上還是 31 歲的村上;如果你還喜歡村上的小說,好好地讀一讀《城與不確定的牆》吧,細細咀嚼他這份放在心中 40 年的秘密。最後,一個非常私人的問題:到現在我還弄不清為什麼村上會在某些字句下加上點點,有什麼意思?有沒有人知道?

撰文:郭昊軒
圖片:《城與不確定的牆》


Tags : 習慣文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