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,一起學習梳理情緒。
從來不喜歡強逼自己做個超級正能量的人,人生可以也必然會有悲傷,拒絕悲傷只會換來更大的困擾。德國作家 Mariana Leky(瑪麗安娜.萊基)所撰寫的《各種悲傷》(Kummer Aller Art),副題寫着失眠、幽閉恐懼、家有膽小狗⋯⋯都是圍繞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。失眠某程度上是一種悲傷,幽閉恐懼也是,家有膽小狗亦是。即使是飛行恐懼也可以是悲傷。但我們該如何面對?
Mariana 自己則一笑置之,以幽默也帶點荒誕的方式去面對人生各種困擾。例子:在〈那些我們無法入睡的夜晚〉一章,故事的主人翁維澤小姐失眠。「⋯⋯單純出於嫉妒,你開始對周遭能好好睡覺的人感到惱火。」即使與好姐妹同睡,她熟睡的呼吸聲都會惹人發怒⋯⋯那可是真的。怎麼樣?只要與失眠共存,便好了。
另一個故事中,心理學家說,「女病人的人生戲劇有時會在理髮師那裡重演。比如你對美髮師講得很清楚想剪怎樣的髮型,他卻沒聽進去或不理解你的意思,結果替你剪了一個完全不對的髮型。」看着實在想笑,似很無聊,但事實正是如此!就是生活上、工作上,甚至愛情上常遇的問題。但只要換個角度,從生活中尋找小確幸和支持,或許可以讓自己重新出發。當中一個要訣是,保持幽默感和改變思路吧。
我們不一定要打敗悲傷,但卻需要學會與它「共處」和接納。擁抱人生的每一刻,這才是我們人生的重要課題。
撰文:SSY
圖片:《從前的我們》劇照
Tags :
主題習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