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習慣關係

是戀愛,還是在經營「戀愛」這標籤?

男女朋友也好,老公老婆也好,都只是一個身份標籤,但這個身份只是那人的其中一種面向,而非他的全部。往往戀愛的日子久了,我們都容易不再將對方當作是「人」來看待,只把他歸類為「另一半」,只看重關係的連結,然後這「人」生活上的其他身份和部份,彷佛都變得不那麼重要,然後關係就化成了沒有裝着玩具的出奇蛋。

做足了卻不代表做得足夠
經營一段關係,要照着劇本做足本份不難,就如對着一份工作清單般,籌備約會、管接管送、噓寒問暖、定時報備、緊記喜好與習慣等,逐項逐項滿足着實容易得很。但做這些事的同時,您的動機是因為自己是「男/女朋友」而做,還是因為您愛着對方所以不期然地做盡體貼的舉動。

而有趣的是,明明是一樣的行為舉止,動機有異,對方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這也是為甚麼有些人會説,即使另一半做足了本份,卻還是沒有幸福或者戀愛的感覺。就像跟貓互動一樣,不喜歡貓的人明明裝出一副「您真可愛」的模樣,但貓還是察覺到其實這個人是裝假的,然後不買賬。愛情是由兩個靈魂連繫而誘發的共鳴,而不是依據兩個標籤之間的規則來運作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能如機器程式般死板地處理。

謝謝時間讓您變得誠實
詭異的是,很多時候,我們都不察覺自己只是做着自以為符合標籤的行為,甚至被標籤束縛了也不自覺。慢慢地,好像愛不愛也不重要,做盡了該做的事,其他的別來煩我就算,那您真正的感受呢?對方真實的需求呢?時間是個很聰明的東西,它本身沒有立場的,不會因為時間久了就讓您更愛或更不愛一個人,它由始至終都靜靜的待着,等您那天決定看它一眼,它就揮手問您,現在的您過得怎樣?時間不會深化兩人之間的關係,也不會令兩人走遠,只會讓您看清楚您到底腦袋的深處埋藏着甚麼思想。

在一起的日子久了,容易令彼此間只剩下標籤,失去了了解對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動力,也同時失去了叫自己了解自己這個人的動力。有些人説,關係變淡了,就會開始變得懶惰,其實真正的情況,是惰性強大了,才令感情降溫。我們以為,因為對方是自己的誰,所以要做些甚麼來維繫,親,應該是因為對方是對方,是一個有個人色彩的獨立個體,所以才會值得您去欣賞呵護,這也許就是能説出「即使不能在一起,我也會繼續守護着您」的人的想法,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。

您愛的是這個標籤,還是這個人的本身?

作者簡介:阿群
人稱「渣男磁石」,人生流流長遇過太多人渣,交過超額學費後,領悟出一套自我保護戀愛機制,現正學習跳出鐵窗邊緣穩中求愛,誓言愛是最大權利。

圖片:《La La Land》劇照

Tags : 習慣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