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座是代表繁華商店街的象徵,日本各地均有不少冠以銀座之名的地方,砂町銀座也不例外。歷史可追溯至昭和時代,本來被稱為平和會,於1932年才換上砂町銀座的名稱。戰前只有約30間商店,不幸在東京大空襲中被夷為平地,居民們在焦土中重新開始,發展至現時的模樣,仍瀰漫著昔日的下町氛圍。
回到昔日商店街
商店街當然不能跟五光十色的銀座相比,東口銀色拱門的彩色牌匾上,掛著傳統紙燈籠,就像時光隧道的入口,散發著另一種時代感。踏進長達670米的商店街上,是各式各樣的小商店,鮮魚檔、蔬菜店、小吃,售賣日用品的雜貨店及小型超市,人流車水馬龍,還有叫賣聲、單車聲、人們的寒喧問候聲,熱鬧而充滿生氣與活力。
銅板品嘗到的美味
砂町銀座沒有米芝蓮壽司、預約困難店,以銅板美食作招徠,就像傳統緣日的屋台,人們可以邊行邊吃,享受日本罕有的掃街樂趣。天婦羅名店「天兵」有數十年歷史,以家庭式經營,年邁的店主媽媽,在廚房翻著油炸的食材,香氣飄至街上角落。眼前一件件炸物叫人垂涎欲滴,每件才一百多日圓,是親民的好滋味。
「增英蒲鉾店」是售賣魚板的專門店,主打熱騰騰的關東煮,數十款蘿蔔、竹輪、雞蛋等食材,浸泡在濃濃的醬油湯中,染上一抹吸引的微啡色,讓人選擇困難。店主熟練地將一件件煮至入味的食材,逐件放入膠袋中,最後淋上高湯,將這道國民家常美食帶回家。
重拾店主客人交流
站在「手作店Sakai」攤檔後的婆婆,不忘推介她們店家自豪的吉列免治吞拿魚餅,還有用舊式電飯煲炆煮的牛雜。店外還放置了一張長木櫈,讓食客可以坐下慢慢享用,還好奇地詢問陌生面孔「從哪裡來」、「味道好嗎」,溝通靠簡單會話手語,人情味不會因言語不通而減退,是百貨公司所欠缺的交流互動。
商店街上還有即叫即燒的燒鳥檔,燒烤的肉香及滋滋聲色香味俱全;傳統甜點鯛魚燒,師傅熟練地翻著鐵板,空氣瞬間變得香甜;店面麵包和飯糰店,也為大街增添可愛和風。在這兒還能買到定價便宜的零食、學生運動制服、數十種手作味噌等,東京人日常生活的足印,都在銀座砂町的大街遇上。
撰文、攝影:派林@explorerror_gips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