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文青不能承受的輕

作為文青 慢活 (享受生活) 是必需的

如果有一天的空閒時間,你想怎樣渡過?
Sierra喜歡文字、喜歡攝影,喜歡音樂,愛看書……縱然她對「文青」有另一番見解,但若按照所謂的文青checklist,她也無可否認自己符合大部分條件。
她每天頭等大事,就是要睡到自然醒。

中午時份:好好寫字
午飯過後,她可以一屁股在書桌前坐下:寫!一直寫到九點、十點。寫字是她的冥想之旅,這興趣在三四個月前萌芽。

她不在香港長大,但想起小時候媽媽會叫她抄金庸小說練字,於是便重拾筆桿探索中文。之後添置了不同鋼筆,也寫得更隨興:三毛的作品、林夕和黃偉文、廣東話歌詞、唐詩……字隨心轉。「通常喺一張A4字度寫,同一句要寫五至十次,如果寫得靚,就剪落黎做字條。」

寫字的題材不拘一格,也不一定文縐縐,她也會寫廣東話歌詞。


細心觀察身邊事物,也有觸動感慨之處。

另一個中午:慢慢坐車

倘若有時間,她會去坐電車,沿線隨意上車下車,探索不同風景,「最好坐到『120號』,簡直係中jackpot!」那是仿1949年戰後出廠車款的電車,藤椅、英式機械控制台、木窗框、鎢絲燈……最能保留舊時況味。


復刻版120電車

除了相機,她的袋子裏有個快勞,夾着一張張字條。她會為字條物色場景,像街邊路牌掛着的棕色鳥籠,她寫上:「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」;徐徐到站的電車,她配上:「從街裡每個路誌 沿鐵路漫步每處」。五光十色、似曾相識的城市角落化成矇矓背景,更加引人遐思。

她把一幅幅作品放上Instagram,藉此抒懷,甚或變成送給朋友的說話,「呢啲歌詞或文字平時好難對人講出口,好似無病呻吟。」

日常:細細體會

九龍城尚保留舊日痕跡

「以前可能會去下外國旅行,但而家更覺得要保留香港嘅嘢,更鍾意舊式嘅香港。」中上環不消說,她亦愛往九龍城遛達,到濕街市走一圈,與檔販閒聊,認識舊香港的交流和人情味。


她的作品結合手寫文字和舊區景物,兩者都是在時代巨輪下慢慢消逝的事物。

這些嗜好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充滿品味內涵的文青生活。不過她覺得,文青精神不在於文藝腔字句,也不是到舊區小店打卡影相,更是感受生活,感受世界。黃霑是公認的才子,「但佢講過,佢寫嘅嘢咁淺,係每個人都睇得明。」那是黃霑「貼地」的方式。的確,故作清高的文青這亂世無益,對她來說,更重要倒是多走進社區,切身體會和紀錄生活。


以香港街道為佈景,Sierra在Instagram分享她的寫字作品。

撰文:方晨
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(Instagram: si_dan_writ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