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幫襯小店

還有人織冷衫?

銅鑼灣白沙道一共有兩家巴黎毛冷,一家名為巴黎公司,另一家是巴黎毛冷公司工作坊 (Paris Woolen Company Workshop),其實是一門兩傑,「我們1951年開業,已有多年歷史,其後才有另一家。」老闆鄭生道。不禁令人好奇,本來文章正是覺得「毛冷」店日漸息微,甚至就是想知道:今時今日,還有人識織冷衫?偏偏,兩家毛冷店開設在香港潮流黃金地段的銅鑼灣?這時,鄭生才像個老掌故說了銅鑼灣的丁點歷史。

「上世紀50年代,銅鑼灣其實很偏遠,其時香港的中心在中、上環一帶,羅素街(即今日時代廣場)其實是巿集和大排檔,都是售賣民生一般所需。」而毛冷正是必需品。「那時,哪有這麼多成衣?遑論快速時裝呢;又哪有什麼羽絨或抓毛?毛冷正是最保暖的衣物。」所以,每逢冬天毛冷的生意非常火紅,過年也要穿新衣。「那時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,你看,我今天還只是穿一件恤衫。」只是後來日式百貨公司進駐,時代廣場落成,銅鑼灣才是今日模樣。歷史說到這裏。

「六、十年代,哪個媽媽不懂得編織毛衣?甚至懂得織冷衫是一門手藝,更容易找得好人家。」鄭生笑呵呵地說。「當然,那時候人們不太富有、娛樂亦不多,便有時間花上一、兩星期織一件冷衫囉。」不過,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原因。「以前人窮嘛,舊的冷衫可以拆線重用,阿哥著完織過阿妹著,阿妹著完織過細路著,不知幾環保。」豈像今日快速時裝轉季就掉,這樣浪費。另外,親手編織一件頸巾或毛衣,有一個浪漫又動人的名字:溫暖牌。「的確,以前不少男生或女生追求對方時會親手編織毛衣。(如果,今天還有另一半給你織毛衣,請舉手,真的惹人羨慕呢)|

但鄭生也不得不承認,毛冷的生意也是日潮萎縮,「現在人們這樣多娛樂,有空玩手機、 睇劇啦,哪有時間剩呢;況且,買仲平過織,的確愈來愈少人買毛冷織冷衫?」但說回來,鄭生卻深信編織不會被淘汰。「如果你是從事時裝設計或相關行業,編織其實是一門基本功,對你理解一件服裝設計的構思有很大的幫助,就像廚師一樣,你在設計一道菜式時,起碼要識得揸鑊鏟先啦。」

另外,近年不少毛冷公司像意大利Mondial推出一種“Fashion Yarns”,特點是每條毛線都由漸變的色彩織成,「即是說,明明同一個織法,衣服的大小和疏密織出來都不會一樣,每一件都獨一無二!」簡直就是Haut Couture,總比周街像制服「潮」得多。最後,本來叫鄭生示範一下基本織法,他說:「你上YouTube打『怎樣編織第一件冷衫』,有幾十萬條片教你,視乎你是不是有心去學啫。」

巴黎公司
銅鑼灣白沙道13號

撰文:郭昊軒
攝影:信哥 @weak_chickens

Tags : 好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