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曾經有位男士,悄悄地把結婚戒指帶來,原來那婚戒是他與上一任的太太留下的,不想現在的伴侶知道⋯⋯」 Playback concept 創辦人陳寶鋒,媚媚道來一個關於首飾改造的故事。
舊物改造企劃
Playback concept是本地金工品牌,除了金器工作坊和客製飾物外,還有特別的項目企劃。其中的《RE: move on》計劃,是一個將舊飾物改造的項目,取了Remove與move on的結合,讓飾品的主人轉化過去的遺憾,帶走新的物件。而那位男士,最終決定把舊的婚戒溶掉,鑄在新的婚戒的內圈,從外面看起來,並不會知道戒內收藏着另一隻戒指。
人生大事總會伴隨珍貴的飾物,而當世事不如人意,這些物品便會變成遺憾的物證。然而,即使是破碎的婚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,沒必要徹底抹掉,把過去悄悄隱藏在深處,那份意義,只有自己明白就夠。陳寶鋒說,很多客人在分享舊飾物故事時一邊說一邊哭,一件小小的金銀器,盛載着重重的生命故事。
當代金工師
金飾業過去在香港非常興旺,全盛時期高手雲集,頂尖的金工師傅都在這裡。陳寶鋒大學畢業時,正是本地金飾業沒落之時。他說那時,每隔一陣子便有工場結束,那些木製金工桌根本不用買,多到沒有人要。
上一代的金飾業式微,作為當代金工師,他需要思考這個時代需要甚麼。陳寶鋒說:「我讀書的時候,接觸的飾品都比較 girly,那些很文青的花鳥蟲魚、日月星辰,我全部都不喜歡,我就是因為不喜歡這些經常看見的首飾而入行做這件事。」入行之後,他深入鑽研如何表現自己的風格,以作品呈現時間、自然與流逝的當代概念。Playback concept 的名字,亦是由此而來。
金屬工藝連結生活
在機械化生產的年代,加上產業北移,本地手作工藝的意義何在?他成立這個品牌,正希望把金屬工藝與這個城市的人與生活聯繫起來。除了作為身上的飾物和日常生活實用的器具,他還希望讓這種工藝走入社區,為城內的人連結當下與過去。
一件飾物,可以串連一個人的一生故事。而城市的舊物,可以為一個社區組織共同的回憶。陳寶鋒正在策劃《社區博物館系列 – Move on to TKT》社區藝術項目,收集小店舊物,改造重生。其中一件物品,原本是舊式印刷廠的印刷計數器,殘舊的外殼滿是日月工作的痕跡。他們把計數器拆下來,注入關於老店的小故事,製作成藝術品向社區公眾展出。
Playback concept成立於2014年,十年之間,他們已經由工廈的小工作室,成為在中環核心地段佔地三層的新興品牌,由一個人開始,發展自己的金工師傅團隊。陳寶鋒說自覺仍然是一所小店,小店精神不在於規模大小,而是其生產模式。Playback concept的經營模式,依然是不入貨,全部產品都是在工作坊內手工製造。也許這就是當代本地工藝的意義,乘着這座城市的回憶,向着未來成長。
Playback concept
中環閣麟街18號3-5樓
撰文、攝影:Ling C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