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感到心情鬱悶,其實不是星期一的權利,根據「非正式估計」,應該接近9成的上班族是「Day Day Blue」,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,就是其中一個。提不起勁工作,上班只想時針分針努力跑到收工時間,如果是這樣的話,很大機會是你的工作導致「Work-Life 不 Balance」。但尋求平衡,也許不是你的唯一辦法。
基本性的工作生活失衡
一般人所理解的Work-Life Balance,就是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取得平衡,包括娛樂、社交和休息時間,達致心理和諧的狀態,才能確保可以在壓力下前進。這個說法並無不對,但要是你的工作不能滿足以下條件,那麼你的生活不平衡則可能是因為你找到「不合適」的工作,無法成就你的生活,包括:
- 從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,與個人價值觀背道而馳
- 這份工作沒有學習和成長的機會
尤其,在沒有副業的前設下,即使你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,對於某些人而言,不管個人生活如何豐富精彩,那也只是用來麻醉自己。
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
雖然不少人視工作即勞力換金錢的過程,但不能否認的是,工作其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。除非有強大的理由或苦衷支撐,否則要做一份完全不喜歡的工作,真的非常難受。
要告別Monday Blue,再說Work-Life Balance未必奏效,其實更應說work-life integration,讓生活與工作整合。假如正在打一份不喜歡的工作,不妨先設定目標,把相關興趣發展成副業,逐漸把生活重心放在這件事上,繼而調整兩者比重,期待有一天能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。同時,也不要視工作為純粹的工作,或把它看成是痛苦地賺錢的苦差,嘗試將工作融入生活之中;意即當生活即工作,而工作就是喜歡的事,能承載你的人生意義和目標,便自然能找到衝勁,不再行屍走肉的日復一日過日子。
只是一份工作/愛上一份工作
新鮮出爐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,他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。在一台灣網絡訪談節目中,他提及最初做演員,就是為了賺錢,還訂下五年期限,若不成功就不要繼續。在這段時間裏,吳慷仁慢慢喜歡上演戲,並在當中找到成就感,便開始努力揣摩每個角色,心態變成「我就是要做好這件事」,才成就《富都青年》患有聾啞身障的外勞阿邦、《華燈初上》的媽媽桑寶寶,無不讓人驚艷。
當然,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從工作獲得滿足感,但不論是哪Work-Life Balance還是work-life integration,只有找到你自己的生活節奏,才能繼續明天的工作。
撰文:月田
圖片來源:《Emily in Paris》